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. 搜养老网为您带来众多养老机构信息.

老人被骗光积蓄投江:警惕养老骗局成新坑老产业

  • 搜养老网
  • 2021/02/01
  • 羊城晚报
  • 次浏览

3万块可以预订一个养老床位,3万,5万,11万,29万元……“钱存得越多,之后入住折扣越大”,这是湖南益阳纳诺老年公寓宣传的投资养老政策,在这种宣传的诱惑下,当地不少老人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。2020年7月,纳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。半年后的2021年1月21日,62岁的曹某林纵身从湖南益阳资江大桥跳下。(1月31日《中国经营报》)

对于老人的投江,知情人的说法是,老人没办法解决问题,就只能解决自己:曹某林无法解决的,是投了17万元进养老机构,打了水漂而维权无望,被立案侦查定性为“投资受损人”的无奈。

原本是为自己提前打造美好的晚景,到头来却掉进了养老欺诈的陷阱,这种情况近年来时常见诸媒体。2019年8月,法制网曾有报道:湖南长沙多名老人在顺祥老年公寓预定养老床位,投资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。当时承诺,合同期满退还预存的本金,每年还会有分红。但后来老人们不仅利息没有见到,连本金都拿不回来了。

同年6月,湖南常州警方也侦破一起以“认购养老床位”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子,此案共有500多位老人受骗,涉案金额1.2亿余元。

坑老产业在保健品等领域大肆收割之后,又把黑手伸向养老领域,很多老人刚刚对保健品骗局稍有醒悟,就又掉进了“养老”的坑,类似投江自杀的惨剧再次上演……老龄社会前夜,老人群体财产安全何处安放这个题目,让人倍感焦虑。

“收割老年人”形成产业,公共管理层面有必要反思履责不力的问题。现代社会,老年人应成为重点保护的群体,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,保护老年群体的责任也更重。市场化养老确是发展方向,但规范养老市场,却是公共管理的责任。社会上频发养老欺诈现象,有关方面不能总是后知后觉、发生极端事件后才高度重视。

以“益阳62岁老人投江”事件来说,挂着养老名头的机构,推出所谓“3万,5万,11万,29万……”“钱存得越多,之后入住折扣越大”的营销行为,为何没引起监管方面的重视、没受到干预?事实上,这种营销行为的圈钱特征十分明显;而抛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问题,单说这种多年之后受益的投资,对老年人而言,风险本来就非常大。相关部门不该不察。

据报道,涉事益阳光辉颐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成立时,当地及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曾出席开业庆典,当地媒体还刊发了领导莅临指导的现场照片。按说,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化养老的角度,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成立表示重视,并没有问题,但更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关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,特别是市场的规范。否则很容易留下为某些机构“站台”“背书”的印象。

而事实上,很多老人相信养老机构的宣传,与“领导莅临”不无关系。益阳一对投入所有积蓄的老夫妻,就给记者发去有当地媒体的宣传报道、领导莅临指导的现场照片,说“看了这些,你们也会动心的”。

我国市场化养老还刚刚起步,必然面临着很多复杂问题,而加强监管,防范养老服务走偏、变异,应是重中之重。特别要警惕少数“假养老机构”把市场化养老的信任度搞坏,一旦老人们失去对市场化养老的信任,问题恐怕很难修补。

相关推荐

根治“养老骗局”要完善养老服务

近日,全国老龄办、公安部、民政部、中国银保监会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

10亿巨额养老骗局判了!无期徒刑,罚金4000万!

天朗气清,退休后的王女士正在小区公园晒着太阳,这时来了几个年轻人,热情地向她介绍一款非

养老院怎么选?如何防范养老骗局?官方帮你出主意啦

今(22)日,重庆市民政局发布了《关于提示防范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的公告》(下称“

被“收割”的老人:养老骗局“病毒式传播”调查

63岁的曹迎林老人从桥上纵身一跃,坠入冰冷的江水中。经公安部门搜救,三天后他的尸体被找

建立“防火墙” 别让养老骗局“坑老”!

近年来,养老机构“爆雷”事件时有发生,引发高度关注。记者深入调查发现,近年来将养老产品

多位老人遭遇以房养老骗局,“房子或被收走”背后陷阱何

究竟是怎样的骗局,让上述老人陷入或将“房财两空”的境地?接下来他们又该何去何从?